肯恩:
《課程》另有一些提及死亡、心靈、身體和小我的段落,很適合用來回應你的問題。第一個就是《課程》告訴我們,心靈不在身體內。「它(心靈)不可能造出身體。」(W.pI.167.6:3)「心靈與身體是不可能並存的。不要企圖去協調兩者,因其中一個否定了另一個的真實性。如果你是一具形體,你的心靈就會由你的自我觀念中隱退,因為它在你內已無容身之處了。如果你是靈性,那麼身體在你的實相中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W.p.I.96.3:4,5,6,7)
既然心靈不在身體內,它當然不會因為身體的消逝而改變狀態。身體的死亡對心靈根本不起作用,遑論它會因此去到「什麼地方」。這是我們難以理解的事。大多數人總以為自己就是這一具身體,然而《課程》教導的卻大相逕庭。你對「心靈從未離開過天家(在實相層面)」的理解,非常正確。心靈始終安居於「一體性」內。我們在夢中妄造的一切虛幻體驗,都是已把分裂當真的上主之子,在其心靈昏睡後的「一念」。一個人的身體死了,心靈不會就此回家。唯有心靈最後選擇了「接受救贖」,不再認同小我的思想體系時,它才回得了家。那時,它將覺醒於真相──自己從未離開天堂,也不曾與源頭分開過。
同理可知,小我當然也不在身體內。它只是心靈內的” 一個分裂念頭” ,抱持那一念的心靈不會因為身體的死亡就改變想法。「小我代表了心靈內相信分裂的那一部分。」(T.5.V.3:1) 雖然小我不在身體內,卻認同自己是一具身體。每當我們跟身體認同,等於選擇了小我的思想體系,自然會把死亡的體驗當真,並深信「死」的重要性。
「世間的一切幻相,都是出自死亡這個核心夢境……萬物的出生,只是為了死亡,這是世界牢不可破而且一成不變的信念。它被視為『自然的運作法則』,不容質疑,人們只能接受它為生命的『自然律』。」(M.27.1:1,4,5) 這就是小我教我們如何看待死亡的。小我不會隨著身體的死亡而消失,因為它只是心靈中的一個念頭,一個迷戀死亡、害怕死亡、尋求死亡,又想利用死亡來” 證明自己及身體為真” 的妄念。關於這些,建議你參閱〈正文〉第十九章第四節中的「第三個障礙:死亡的魅力」(T.19.IV.C)。
我們藉由反覆質疑「我是誰」的既有信念,騰出空間來接納聖靈思想體系所說的「真實生命」,逐步建構新的身份認同。而這個學習的過程,能促使我們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身體的死亡,敞開心靈接受新的知見,並得以體驗《課程》所說的生命──「當你的身體、小我,以及夢境一舉撤銷之後,你便會知道自己原是永世長存的生命。也許你還會以為這是死亡之後才可能成就的境界;其實,死亡無法成就任何事情,因為死亡根本就是虛無的。唯有生命才可能成就事情,而生命屬於心靈層次,也在心靈之內。身體既不曾活過,故也不會死;它容納不下你,因你是生命。」(T.6.V.A.1:1, 2, 3,4)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