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031 問:
- 近日修到第 128 課,提到「眼前的世界沒有我想要的東西」,我一下覺得惶惶然,好似我每日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對待我所愛的人,到頭來只是努力於「沒有我想要的東西」?我剎時洩了氣,那我人生目標該定為什麼,難道我該像出家人一樣,超脫塵俗、人間歡愛,一心只為開悟?但我打心底又覺得修行是落實人間生活,請問應如何一邊落實,一邊領悟「眼前的世界沒有我想要的東西」?
答:
- 你說的沒錯,修行應該落實於人間,但人間究竟代表什麼?又是如何個落實法?則有待進一步探討。
《練習手冊》第 128 課一開始便說:「眼前的世界無法給你任何你所需要的東西……也沒有任何東西能帶給你喜樂。相信這個想法,能夠免除你無數的痛苦歲月,數不盡的失望。」有趣的是,你讀了以後感到惶惶然,洩了氣,與書中所期許的反應恰恰相反。
《奇蹟課程》常說,讀懂此書的人,會像經歷了一場大地震似的,生出極大的焦慮與恐懼,因為它把人間天經地義的一些生活原則都推翻了。其實,這正顯示了《奇蹟課程》的本色,它不再遊走於真諦與俗諦之間,講一些模稜兩可的話;它由絕對真相出發,來看我們人間的問題。
我們只要聆聽一下自己的心聲,不得不驚異如此有限的我們,竟藏有如此無限的渴望:一個可朽的生命竟會渴望永恆的存在;一個自慚形穢的生命竟會渴望無條件的愛;活在具體的物質世界中的生命,竟然會有無窮無盡的夢想。這不需要什麼天才或聖賢,都已體會到,在世的生命不過是是「肉體嘲弄心靈的一場悲劇」,我們若想在人間得到滿足,那是註定要失望的。
上個月我曾與一群台北的朋友一起探討「如何將人生轉唯一場美夢」,我請在場的聽眾寫出他/她們的夢想,發覺,在人間混得愈久,我們對人生已經不敢奢求什麼了。對於幸福,我們往往只敢提出最低標準:只要孩子肯唸書,家人不吵架,配偶能體貼地幫忙做一點家事,親人不要生病,工作能夠穩定,我們就該謝天謝地了。
仔細聽一聽我們所說的吧!即使是最低要求,但沒有一項是自己所能掌握得住的,這種「幸福的夢」何其空洞可怕!更糟的是,我們心裡都有數,我們的所愛遲早都會離開我們,名利成就遲早都會被人取代,身體必有生老病死,春生秋殺天災人禍早成了地球的自然律,為什麼我們還繼續裝傻下去,把自己的幸福全都寄託在註定痛苦的結局上?
《奇蹟課程》一再點醒我們,我們對家人的期待,其實是在找自己的存在價值;對名利的追逐,也不過是為了肯定自己,尋找安全感;對物質的貪求,也只是想免除匱乏與恐懼而已。試想一下,這種價值感,安全感與滿足感,哪一樣不是屬於心靈的產物?為什麼我們不肯直接從自己的心裡下手,卻想盡辦法向他人索愛,向社會索名利,夢想在世界上建立烏托邦?社會上不快樂的有錢人,活得戰戰兢兢的權貴們,比比皆是,難道我們看得還不夠?
你大概已經看到了,「練習手冊」並沒有在第128課打住,它繼續苦口婆心地為你解釋,「你所要的是超越這世界的一個更好的世界」 (第 129 課),又提醒你「你不可能腳踏兩條船,緊抓著眼前的幻境,還想看到那真實的世界的」(第 130 課)它同時又向你保證「你的努力絕不會徒勞而無功的」(第 131 課)。只要你能發揮書中教你的「慧眼」,無須「超脫塵俗與人間歡愛」,你與世界便都得到了釋放(第 132 課)。
至此,《奇蹟課程》的主旨便呈現出來了。世界不是真實的,你才是真實的,因世界的意義都是你賦予的。你是世界的樞紐,當你尋找到自己的真相時,世界也隨著你一起得救了。
親愛的Amy,你的工作與所愛之人不是你來此人間的目的,只是領你回家的路。基於宿緣或天意,你必須透過他們才可能找到內心真正渴望的真愛,也才可能肯定你活著的意義。《奇蹟課程》能以它特有的寬恕觀念,開啟你的慧眼,幫你重新認清自己與世界,把人生的每一個經驗都轉為「美夢」或「奇蹟」。
《奇蹟課程》要你「落實」,但不容你「陷入」,而是領著你「超越」。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