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初學佛法的人,在看了《告別娑婆》一書後,有些疑惑:
1. 佛書裡提到不同的佛,不同的佛土以及《佛說阿彌陀經》裡的「西方極樂世界」 和 《告別娑婆》裡的上主的清靜圓滿之境是一樣的嗎?
2.佛法的修行方式和《告別娑婆》的真寬恕法則在靈性修行的形式上有些不同,如果都精進如法修行後將回歸哪裡(是佛的淨土還是上主之境)?
3.《斷輪迴》最後章節裡作者提到在上主那裡看見佛陀是因為一切本來如是,所以一切法回歸到究竟都是「一」嗎?如果是,那為什麼有《佛說阿彌陀經》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之境?
4.《金剛經》裡有一段~
「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摘錄自金剛經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境界,但在過去世祂已經如實修為到「真寬恕」何以還要輪迴多次才成佛呢?這和《告別娑婆》所言的修「真寬恕法」回上主境界有些相左,可否能為我解惑?謝謝您!
佛弟子 合十
PS:因為是初學者所以不解之處頗多,煩請賜教!感激不盡!
─────────────────────────────────────────
資深學員回覆:
您好,
關於第一個問題:
- 佛書裡提到不同的佛,不同的佛土以及《佛說阿彌陀經》裡的「西方極樂世界」和《告別娑婆》裡的上主的清靜圓滿之境是一樣的嗎?
我們可以談一談佛、西方極樂世界和《奇蹟課程》裏面上主以及上主的天國之間的關係。
佛是什麼?佛和耶穌基督一樣是覺悟了的人,是見到本來自性(基督)後,並與之認同的人。佛、耶穌基督,和我們所有弟兄,都是平等的由上主創造,而後成了祂的神聖之子。
所以,佛並不是上主。
和奇蹟課程談四層分裂類似,佛教大圓滿法的經典中也講到,我們自性如來藏從原始基位(本基)中出生,因著一念無明(如:是我創造了外境還是外境創造了我?)就迷惑了,越陷越深,就淪落到目前的輪迴境地了。
原始基位(本基),比較類似《奇蹟課程》所說的上主觀念,是一切(靈性)生命的終極根源。
佛教中講到的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因著阿彌陀佛往昔的願力幻化而成的佛國淨土。這個世界有時間、有空間,裏面的眾生仍然在修行。因此這個世界仍然是一個幻覺,只是與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不同的是,它已經由噩夢轉變而成美夢了。
《奇蹟課程》裏面談到,人不可能同時看到兩個世界:虛假的世界與真實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或許就是真實的世界,而我們眾生的世界則是虛假的世界。但這個真實的世界仍然是一個夢,一個仍未超越時空的美夢!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還不是上主之境。
關於第二個問題:
- 佛法的修行方式和《告別娑婆》的真寬恕法則在靈性修行的形式上有些不同,如果都精進如法修行後將回歸哪裡(是佛的淨土還是上主之境)?
只要明白了第一個問題,這第二個問題就不算是問題了。
關於第三個問題:
- 《斷輪迴》最後章節裡作者提到在上主那裡看見佛陀是因為一切本來如是,所以一切法回歸到究竟都是「一」嗎?如果是,那為什麼有《佛說阿彌陀經》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之境?
根據《奇蹟課程》的觀點,我們所有眾生不論成佛與否都安穩無失的生活在上主的天心裡,未曾受到過絲毫損害。
關於「法」這個名詞,在不同的資料中,有時候意指「境界」,有時候意指「方法或法門」。如果從境界的角度來看,究竟指的是,要歸一於上主的天國,或稱為無上涅槃之境;如果從法門的角度來講,有八萬四千法門。
《奇蹟課程》也提到,上主創造了很多的管道,供有緣聖子作為回歸天國的途徑。至於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之境,我們已經在第一個問題中解釋過了。
關於第四個問題:
- 《金剛經》裡有一段
「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摘錄自金剛經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境界,但在過去世祂已經如實修為到「真寬恕」何以還要輪迴多次才成佛呢?這和《告別娑婆》所言的修「真寬恕法」回上主境界有些相左,可否能為我解惑?謝謝您!
《金剛經》裏面所講的「無相」,是對應著佛教的另外一個詞「著相」來說的。所謂著相,按照《奇蹟課程》的語言來講,是指小我因執著於肉體感官(六根)而導致奇蹟動力被扭曲的一種狀態。
- 只要你還珍惜一個幻覺,不惜違反真理而為它辯護,所有的真理就會頓失意義,所有的幻覺則變得像真的一樣。這就是信念的力量。它毫無妥協的餘地。(T-22.II.4:4-6)
我們不是一具身體,是自由和沒有侷限的靈性。輪迴中的眾生,透過肉體感官,迷失在這虛假不實的世界中。不但以假當真,還進一步假戲真做起來了。這就是「著相」。所謂「無相」,就是解除肉體感官對奇蹟動力的扭曲而清淨六根、自淨其意的過程。
奇蹟課程在導言中強調,愛(和本覺)的境界是無法傳授的,因為愛是人本自圓滿和本自具足的。它旨在清除所有防礙你體驗到愛的障礙,障礙清除後,愛和本覺的光輝自然顯現。這個「清除」的過程,就是解除奇蹟動力「扭曲」的過程。
佛在過去世是否已修「真寬恕」,我們無從得知;用《告別娑婆》的真寬恕定義,來倒推佛的第幾世是否有真寬恕,也只是煮沙成飯之舉,對自己是否真的行了寬恕,並無助益。
大多數有志於心靈成長的朋友,讀了許多理論之後,很容易感受到理雖如此,路卻漫漫。好像真理與現實之間根本搭不上線,怎麼也到不了。
以佛教的說法而言,將扭曲清除,就是一個破除我執的過程,通過不著相而達到「無相」的狀態或境界。迦葉問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時尊者阿難便說是偈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奇蹟課程》讓人放棄偶像崇拜與怪力亂神等錯誤信念,不待外求,真正實踐著一條「自淨其意」之路。其自淨其意的具體方法就是 365 課的奇蹟練習。整個練習的核心就是祈禱與寬恕。而寬恕這個詞已經涵容了「無相」的意義。
《奇蹟課程》用「寬恕」搭起了幻相與實相間的橋樑,《奇蹟課程補編》中是這樣介紹的: 「寬恕並沒有它的姊妹——祈禱——所具之超越時間的本質,它是有終點的。攀升的旅程一旦完成了,它就功成身退了。它是你在世上所能達到的最高目標,到此, 你便無需繼續前進了。只要完成這一步,你便已得救。完成這一步,你就已煥然一新。完成這一步,你便足以拯救整個世界了。」
但要注意,這裡說的拯救世界和傳統宗教觀念裡的濟世救人不同,這世界拯救與否,不在於我們喚醒了多少弟兄,而是我們透過弟兄,終於看清楚彼此的真實身份,因此不是「你」獨自一人回去的。
- 有一個試金石,靈驗有如上主,能驗出你所學的是否真實。如果你內心一無所懼,而你所遇見的人,甚至想起你來的人,都能分享你的圓滿平安,那麼你才能肯定自己所學的必來自上主,而非你自己。(T.14.XI.5:1,2)
敬祝平安
一笑敬上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