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 印象西湖 " —–" 白蛇傳" 的其中一景

【第三十二課 我眼前的世界是自己營造出來的】

 

1、今天我們繼續發揮一下因果這一課題。

你不是眼前世界的受害者,因為它是你自己營造出來的。

你能夠捨棄它,就如同你當初營造它時那麼容易。

你看見、或看不見它,端賴你自己的意願。

只要你還想要它,你就會看見它;你一旦不想要它時,它就在你眼前消失了。

 

2今天的觀念就像前面幾個一樣,可以應用在你內心及外在世界上。

 兩者其實是同一回事。然而,只因它們在你眼中仍然不同。

今天的練習依舊分為兩部份,

一部份針對你所看到的外在世界,另一部份則針對你在自己心中所見到的世界。

兩者其實都是出自你的想像……

 

  我怎麼看眼前這個世界,我就會怎麼看我心裡起的想法或感覺,能同等的看出他們的虛幻不實,我才有出離的希望。回到現在所在所站的現實的起點,那我現在該怎麼做呢?也許禪修是個好方法,因為許多禪修大師都說他們禪修後,世界在他們眼中就變得沒那麼真實了,並且了解到他們的念頭,不過是那麼樣不真實的來去飄動的雲罷了。不過我們大部份的人每天都要上班,去內觀中心(請參照台灣較出名的內觀集訓中心)的十天集訓雖然很有效,卻也只能偶爾為之,那在日常生活中我能先怎麼做呢?在奧修靜心觀照200頁中寫到:

 

  當你看見一個朋友而突然感覺到一陣喜悅在你內心升起,這個時候要集中精神在這個喜悅上,去感覺它,而且變成它,帶著覺知,而且充滿著喜悅來會見那個朋友,讓那朋友只是在周圍,而你保持停留在你快樂的感覺之中。

 

  這在很多其他情況下也可以做。當太陽升起的時候,你突然感覺到某種東西在你裡面升起,那麼,你要忘掉太陽,讓他停留在周圍,你要停留在你自己上升能量的感覺裡。當你注意看它的那個片刻,它將會散開來,它將會變成你的整個身體、整個存在。不要只是成為它的觀察者,要融入它。你感覺到喜悅、快樂、或喜樂的情況是很少的,但你又一直在錯過它們,因為你變得集中在客體上。

 

  每當有喜悅,你覺得它是來自外在。你碰到一個朋友,當然,那個喜悅似乎是來自你的朋友,來自你看到他,但那並不是實際的情況,那個喜悅永遠都是在你裡面,那個朋友只是變成一個情況,那個朋友只是幫助你的喜悅浮現、幫助你去發現它的存在。不僅喜悅如此,其他每一樣東西也都是如此:憤怒、悲傷、不幸、快樂…以及每一樣東西都是如此,其他東西都只是一些情況,在那些情況裡,隱藏在你裡面的東西被表現出來了。它們並非致因,它們並沒有導致你裡面的某些東西。任何正在發生的都已經在你身上,它一直都在那裡,跟朋友的會合只是變成一個情況,在那個情況裡,任何隱藏的東西都表現出來-都表現出來。它從那個隱藏的泉源變成可見的、明顯的。每當這種種情況發生的時候,要停留在內在的感覺,那麼你對生命裡面的每一樣東西都將會有一個不同的態度。

 

  即使對負面的情感,你也要這樣做。當你生氣的時候,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那個引發你生氣的人身上,讓他停留在周圍,而你只要變成憤怒,全然地去感覺那個憤怒,讓它發生在你裡面,不要做合理化的解釋,不要說是那個人創造了它,不要譴責那個人,他只是變成那個情況,要對他感激,因為他幫助你使某些隱藏在裡面的東西顯現出來,他打擊到某個你隱藏傷口的地方,他讓你覺知到它,所以你就變成那個傷口。

 

  不論是正向的或是負向的,不論是任何感覺,都要使用這個,這樣做將會使你的內在產生很大的改變。如果那個情感是負向的,當你覺知到它存在你裡面,你能夠免於它;如果那個情感是正向的,你將會變成那情感本身;如果它是喜悅,你將會變成喜悅,如果它是憤怒,憤怒將會瓦解。

 

  正向的感情和負向的感情之間不同的就是:如果你覺知到某一情感,當你變覺知的時候,那個情感就瓦解掉,那麼它就是負向的;如果當你覺知到某一個情感,你就變成了那個情感,然後那個情感就散佈開來變成你的存在,那麼它就是正向的。覺知在這兩種情況下的運作是不一樣的。如果它是一個有毒的感情,你會透過覺知而擺脫它;如果它是好的、喜樂的、狂喜的,你就會變成與他合而為一。

 

  尊重自己內在的感覺,正面的去應對它、全面接納感受它,就如釋善揚馬哈希禪法研究論文中寫的:「筆者從田野研究中發現若能漸漸知覺到那些原本被封鎖或被忽略的傷痛記憶,且對生命每部份都以覺醒的力量和關心來加以注意,另一種不同於醫療的療癒方式就會產生了,身體病痛也就隨之邁向痊癒的過程。」的這種全面性接納的坦誠,自然也會與外部關係有所關聯,因為我們壓抑迴避自己內在負面情感的模式,向外自然的呈現在我們不接納、不應對、甚至攻擊我們感到負面的人物或事件。因為對內與對外從來就是不分的,你如何對待自己內在,就會如何對待他人。在鑽石途徑第四集210頁中寫到:

 

  什麼是真實的關係?答案其實很簡單而直接:你和另一個人的關係,就是你和整體人類的關係。真實的關係就是你眼前關係的真相,而不是你所認為的關係的真相。關鍵在於我們很少能覺知關係的真相,大部分的人都傾向於盡量不去認清真相。我們往往會把關係弄成符合心目中的想像。

 

  困難在於我們看不清的關係,甚至會投入一個根本不存在,純屬想像的關係。我們不妨稱之為頭腦式的關係。因此我們現在要區分的就是真實的關係與想像的關係之差異。

 

【真實的關係與想像的關係】

 

  內在工作有很長一段時間會專注在釐清所有關係。舉個例子,你和我的關係是實際存在的。你必須觀察和我的關係、他人的關係、生命中每一個人的關係。如果我們不認清以及覺察這些關係的真相,也不按照關係的真相來生活,就無法和人產生真正的連結。換句話說,你會以過往的歷史連結另一個人的歷史。很明顯地,這將會是十分複雜的情況。

 

  當我說真實的關係時,指的不必然是正向關係,雖然有些人會做這樣的假設。其實完全正向的關係其實是想像出來的,因為真實的關係很少是完全正向的。仔細檢查一下你和任何一個人的關係,你會發現它極少是完全正面的。事實上,問題正是從這裡發展出來的。渴望擁有完全正向的關係,就是令關係無法真實的主要原因。

 

  頭腦總是把關係看成非黑即白,不是極好就是極糟。我們不允許自己同時包容好與壞兩個面向。我們要不是很喜歡某個人,覺得他很棒、很愛我們、一切都沒問題;再不就是一開始意識到問題時,便立即判斷這個人不好或自己不好,因而受傷或憤怒………。

 

  真實的關係往往包含這三種頭腦式關係(一、理想化的完美的、愛的、善的;二、令人挫敗的、失望的、渴望卻得不到的;三、充滿敵意的、拒絕的、怨恨的、不想要的)。任何一個人都會有滿足和愛的感覺,同時也有負向的憤怒、憎恨與挫敗感。你會發覺:「我很愛這人,但我也知道他會生我的氣。」或者「雖然我不喜歡他的某些部分,可是我仍然愛他。」即使我們感到被排斥和憎恨時,仍然不會因此而不愛對方。雖然如此,當對方怨恨我們的時候,正常的傾向仍然是忽略掉對方是愛我們的,而當我們感到受傷時,也會忘記我們是愛對方的。保持一種完整的觀點似乎很困難。我們的頭腦不允許我們完整地看見關係的全貌,而只會試圖把關係區分成非好即壞來保護自己,因此真實的關係就是能完整地認清這三個面向。

 

【真實的關係就是與對方在當下真實的連結】

 

【勇敢的心使你能無條件地去愛】

 

【付出愛,能幫助自己容忍、接納和了解困境】

 

 

Categories: 奇蹟課程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