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愛與一體而儆醒

天國的圓滿不是靠你的認知而存在的,可是你對這圓滿性的覺知卻需仰賴這一認知。需要保護的是你的「覺」,因為實存本身是凜然不可侵犯的。(T-6.V.C.8:3,4)
 
問:

    《金剛經》說過「一切有如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都是用這種觀念去看這個世界,所以我覺得不管別人做什麼,我覺得都是夢,都是ok的,不判斷它,不去做任何的投射,就把它當作欣賞去欣賞它。
    可是,《奇蹟課程》都是從小我那裡開始,從人際關係開始,我這麼直接跳過去是在壓抑嗎?我覺得那些已經太幼稚了,搞得累死了,直接跳過來看這些都是夢幻泡影,就這樣來面對它。我只是想核對,看看我是不是還需要從第一課開始?

答:

    你的問題是「如果我已經這麼不在意了,我還需不需要去面對那些都是夢幻、都是空的事物?」

    關於這個問題,你只有一個自我檢視的標準,就是:這世間可有任何東西會勾起你的情緒?

    在我們的意識底下有很多微細的東西,當我們會覺得難過、失望、無奈時,表示勾起了情緒。譬如當你看到別人活得很慘,你希望幫助他,希望他修行,而他竟然不理你時,你可能會產生無力感,而無力感也是一種情緒。如果你能體會這些情緒,你就會知道你其實很在意的,若這些情緒不化解,那這些跟你互動、引起這些情緒的人,會一直在你的周圍出現,提醒你去做你的化解功課。

    在奇蹟練習第一課〈我所看到的一切不具任何意義〉,當你在用它的時候,別忘了「沒有例外」。當你看電視時,很容易套用在電視人物上:視他們不具任何意義。可是當你小孩子病的時候,你還能不能講這一切不具任何意義?你會不會心痛?當人家批評你的宗教的時候,你會不會難過?如果你會心痛、會難過,你就會很清楚,其實你是很在意的,只是你現在用這個練習的方法,壓了下去,可以不發作而已。如果你希望真正的平安,你不能壓抑情緒,必須往下面去看。

    情緒的背後是恐懼,而恐懼底下隱藏著這樣一個信念,認定某個東西會傷害你。例如:「他不信教」會傷害你,「不念書」會傷害他自己、傷害別人,你可以了解到,其實你只是在怕,只不過不知道怎麼處理,只好把它藏得更深。當你真正看到你自己問題的時候,《奇蹟課程》的解法是叫你收回投射,它不讓你壓抑的,壓抑下去身體就會受苦。傳統修行認為情緒不好,所以要你壓;《奇蹟課程》是說這些情緒不過是蓋住你本來圓滿的東西,你不讓情緒出來,你便看不到情緒背後的「好」的善性了。

    《奇蹟課程》不是要你修平安,而是當你看到每一個不安的時候,你只要知道到那個不安其實是你自己的錯誤信念或是擔心,當你不再為某個錯誤而擔心時,本來的善性就出來了。

摘自 2012.04.17「奇蹟課程的修行觀」演講後的問答
感謝 Pei-Ying 聽打逐字稿
   嚴園整理
   若水審查定稿

 

Categories: 奇蹟課程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